{}

我们的品牌

欢迎访问施耐德电气网站

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。
搜索常见问题解答
如何理解IEC规约和IEEE规约关于功率因素的定义及其区别?
问题描述:
如何理解IEC规约和IEEE规约关于功率因素的定义及其区别?

所属产品线:
PM5350P

解决方法:

这两个规约规定了功率因素PF的计算方法:
Q1象限P>0,Q>0,  表示为用电用户,对用户来说,有功输入用户,负载为感性,无功输入。
Q2象限P<0,Q>0,表示为发电用户,对用户来说,有功输出到电网,相当于发电机欠励磁状态,无功输入。
Q3象限P<0,Q<0,表示为发电用户,对用户来说,有功输出到电网,相当于发电机过励磁状态,无功输出。
Q4象限P>0,Q<0,  表示为用电用户,对用户来说,有功输入用户,负载为容性,无功输出。
对于Q1,Q4,为用电用户,希望用户最好就地补偿,不发送无功,也减少吸收的无功。
对于Q2,Q3,为发电用户,希望发电时发送无功,停电时,就地补偿。
IEC标准:符合功率符号常规计算。
如图所示:
111111111111111111111111.PNG


IEEE标准:按照IEC标准计算的基础上,PF计算时,需要乘以无功功率符号的相反符号。如图所示:

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.PNG


IEEE标准之所以要这样定义,原因是:
IEEE标准可以根据PF的正负来区分负载类型。PF为正,超前,容性负载。PF为负,滞后,感性负载。
如在NSX的MIC5,6控制单元中,可以读取功率因素,功率因素最大值,功率因素最小值,如果是IEEE规约,就可以由此判断负载的运行情况,可以单独根据功率因素值来确定补偿装置所要进行的操作。如下图所示:

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.PNG


IEEE规约可以看出:
t1启动时负载感性无功,滞后,t2进行无功补偿变化后,依然为感性无功,依然滞后,功率因素提高而没有过补偿。
t3启动时负载容性无功,超前,t4进行无功补偿变化后,变为感性无功,滞后,功率因素提高且满足电网公司要求。
但是下图的IEC规约却不能单独根据功率因素值来确定补偿装置所要进行的操作。因为功率因素根据IEC规约,区分不出超前还是滞后,还得判断负载是感性还是容性,增加了判断的难度。

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.PNG



是否有帮助?

探索更多
范围:
探索更多
范围: